
作为一门生意,研学旅行发展已久,但其逐渐走向火爆与国家的一纸文件密不可分。2016年12月,教育部、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研学旅行就此正式被作为一个细分行业来看待。
2017年10月,教育部发布的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中又提出将游学研学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,使得研学成为刚需。
利好政策密集出台,使得每年寒暑假、春节临近时,教育机构与旅行社们就开始扎堆推出研学旅行项目,期望从中分得一杯羹。
然而市场对于教育旅行的供需要求其实是不平衡的,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,好的产品也还太少,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又非常高、非常迫切,需要有更多好的产品、好的公司来填补这些空缺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三只熊开始从户外俱乐部转型做亲子市场,并且在短短3年时间内,从零做到年营业额2000万,现金流充裕的三只熊教育旅行机构来说,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?
三只熊教育旅行联合创始人曾柏强对此表示,无论是营地教育产品还是亲子游,本质上都是基于信任消费的,因为事关孩子、教育,所以用户在做决策时非常慎重,而不会冲动消费。
亲子旅行要满足两个需求,第一是家长的度假需求,第二是孩子成长的需求。家长是希望去度假的,玩的开心,但同时又希望孩子有收获。所以设计产品时,要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。产品的设计首先要寻找到优质的目的地,从这些目的地中挖掘出独特或者丰富的教育资源,加上我们配套的服务,比如摄影等等。
如何获得家长的忠诚度?
亲子游产品的复杂度还体现在消费过程是一个快速升级的过程,孩子从3岁到5岁,从5岁到8岁,从8岁到11岁,伴随着每个阶段的成长,父母和孩子的需求都会快速变化,用户的忠诚度是跟着体验走的,如果用户快速成长了,而产品仍旧没有变化,那么,用户的忠诚必将转移到别的供应商那里。
我们把所有产品IP化,让亲子旅行变得有体系,有规划,其实就是帮助家长为孩子规划旅行。比如,用10场旅行为孩子勾勒出华夏文明发展的脉络,这个IP下的所有线路,往往需要4/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。而我们目前就有三个大主题,产品线足够满足4-15岁的孩子。另外,在亲子线路的基础上,做了一系列的独立营,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独立参加。
对于用户运营,减少跳单率,以及如何标准化、规模化,三只熊教育旅行联合创始人将于22日武汉世茂希尔顿与您深度切磋、分享。

三只熊教育旅行合伙人,旅行达人,曾在大学期间环游中国一圈。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旅行和营地教育工作,是中国营地教育联盟认证营长,芬兰教育儿童技能教养法认证导师,4年的亲子旅行和营地教育策划和执行经验,现任三只熊教育旅行课程总监。研究方向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和亲子关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