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8日下午,由旅行社杂志、旅行社资讯网主办的2017目的地营销研讨会在北京D-Life生活馆召开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,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电脑和手机各种新鲜多样的信息使得消费者应接不暇。快餐式的浏览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。当消费者的时间被各种新闻、视频、社交等应用分割成碎片时,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内吸引消费者?如何更多地抢占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?

嘉宾左起:TripAdvisor猫途鹰 商务合作总监 龙竺颖,TUMLARE 中国区总经理 Peter,斯堪的纳维亚旅游局 中国区首席代表 王宇,意大利环意国际旅行社 中国区负责人 张环,兰亭数字 联合创始人 孙毅博
以下为目的地智能营销研讨环节发言实录:

TripAdvisor猫途鹰 商务合作总监 龙竺颖
龙竺颖:大家好,非常荣幸今天能有幸主持这个环节。刚才大家都提到VR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热词,我还听到VR、AR、MR,所以先请这个领域的专家孙总科普一下这些概念,在旅游目的地营销行业已经有了什么样的应用?兰亭又能给大家提供什么样的工具?

兰亭数字 联合创始人 孙毅博
孙毅博: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个场合。之前的从业经历一直在为国家地理工作,之后跳进VR这个坑,自认为VR和旅游是天然结合的,因为VR按照我自己的想法,它是一门关于自由的科学,是一种技术。它是完全沉浸式的、能够交互的、深入融入的一种技术。它跟旅游、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契合,利用我之前工作的经历,把VR和旅游结合在了一起。
在去年很多资本在推高,里面有很多泡沫,但是兰亭数字一直活到最后,就是因为它是做了很多很扎实的、能够得到充分流水的项目,从而验证VR和旅游是可以结合在一起,而不仅仅像某些企业只是作为资本推动的噱头。我们拍了挪威全景,从起点一直到北极圈,为了这次展会专门调了数据,整个VR的内容在他们自己官网上达到了10万+的流量,在全网达到100万+的流量,在传统,这个视频达到100万+或者1000w+不是什么事,但是对于一个VR的全景视频,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。同时兰亭数字还做了一件事情,利用之前传统营销的渠道,因为从媒体角度来讲,VR只是内容的本身,更多是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,它和其他媒体进行合作的时候,将这些效果得到了极大的外化。我们在做VR过程当中,更多是和旅游局、旅游景点,还有旅游地产的企业,包括车企,旅行车型越野族去谈的时候,这一点是非常吸引人的。
龙竺颖:非常感谢分享很多具体的案例。我也想请几位目的地的代表谈一下,从你们的经验中,对VR是什么样的看法,是过度包装还是非常好的营销工具,还有哪些类似的营销工具和手段?

意大利环意国际旅行社 中国区负责人 张环
张环:对于任何的新技术,我们都可以抱着接受、欢迎、尝试的态度。如果在前期的营销上,VR的技术可以给很多企业带来很多的点击率、吸引很多的眼球,这是一件好事,但同时也给目的地地接社提出了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。VR的技术有点像一个男孩子去找对象,看到一张照片特别漂亮,但是两个人见面是有差距的。我相信通过VR的方式去看斯科拉歌剧院的表演,在某些角度一定是非常真切的,但是到现场,可能你买的是后排,感觉是不一样的。那么对于地接社的挑战在哪里呢?就是要从照片上走到生活里。这个地接社的体验,就是不管这个地方有多好,来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,有的人到了罗马钱包被偷了,你说他的体验在哪里?所以再美的目的地,人的体验是千差万别的。有的人在体验意大利的高速公路,而有的人坐在一个酒庄里。VR这样一个技术,就给目的地的服务作为地接社一个非常大的挑战,给中国的在线旅游或者是传统的组团社,他如果直接预定能不能掌控目的地的导游。意大利是有很多资源是不接电话的,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是找不到他的。还有一些导游都是自由职业者,你有没有真正跟导游建立起一体的服务的理念,都能决定这个游客在目的地的体验和感受。所以我对VR这样的技术,不断是组团社,还是目的地,还是旅游局,我们都要抱着欢迎的、开放的态度去尝试它,去用它。同时,我们作为目的地的服务,要随之升级,同时把导游团队给管理起来,规范化。这是我的一个观点。

斯堪的纳维亚旅游局 中国区首席代表 王宇
王宇:去年是VR元年,北欧旅游局在VR的技术上相对来说是比较积极的,因为我们在去年初就拍摄了挪威的VR视频。但是我们的观点,VR也好,AR也好,它们是一种技术,这个技术本身不能取代要大家传递的内容,也就是说内容是最关键的。北欧在VR技术上比较激进一点,也是因为我们VR能够更好的反映北欧的一些内容。比如挪威,大家脑海中会出现几块著名的大石头,过去展示给大家的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拍摄的图片,而VR技术确实使它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展示经典魅力的工具。去年我们拍完VR视频以后,反响是非常好的。VR有两部分,一部分是VR视频,还有VR图片,相当于大广角的图片,确实给人的感觉是很震撼,因为它可以在小的篇幅里展示更多的内容,所以展现给这些消费者的时候,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的提升得到这些效果。但是VR本身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,比如谈到VR,至少可以给VR点劲。而且确实我们因为有大部分的视频,还存在着存储的问题,如果我们要拍高清视频,就代表着数据特别大,只能说折中一点,VR视频本身的效果会打一些折扣,但是整体上这种工具的出现对目的地营销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帮助。但是要传递给消费者的还是内容,内容是核心,VR只是一种表现的工具。

TUMLARE 中国区总经理 Peter
Peter:其实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方,首先我是从来没有体验过VR,跟我们成长起来的90后慢慢也都长大了,现在在交流方式和认知方式上来说,有越来越多的冲突,更多的是共鸣和理解。我跟朋友聊,不是我们认输了,是我们不想老,不想落后于时代。所以任何一种新的科技方式的出现,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。包括在日常的沟通中,我一直都建议我的员工要用电话沟通,因为人类沟通65%是情绪,20%多是你说话的起伏,而现在所有人都在用微信,如果我再坚持下去,所有人都会反感,就会被抛弃。
我是欧洲地接社的,在整个欧洲一直也是在跟所有大的产品制造商一直在前端开发产品,所以跟旅游局这边互动也比较多,旅游局一直给我们很大的导向性。刚才旅游局颁发的数据,我也是粉丝的,一线城市的白领阶层比较多,所以这个数据显示的是白领阶层的选择,所有的讨论都是有局限性,因为有做海岛自由行,还有短线的、长线的都不一样。国家形象目的地推广是很好的东西,让大家短时间内很震撼,一下子在视觉上被征服了。但是对目的地的选择来讲,除了刚才提到具体的,在实现中是不是跟看到的多少有些差别,我觉得这部分市场大家是可以挖掘的。现在旅游者做决定也都比较快,需要多快做一个决定,一个宣传片有很多让人激动人心的时刻,或者当地人的笑脸,或者从水里把鱼捕捞出来的刹那,这些才是体验。最近也有欧洲同事从国外来,我说中国科技发展很快,你看我们点菜都是用微信了,都不用服务员了,我说我们会不会受到威胁,我想答案是肯定的。VR看到的是一些景象,但是感觉不到当地的温度,感觉不到当地的风,感觉不到食物的气味和放在嘴里的味道。还有今天一直在谈体验,我觉得VR并不能够特别深入的引导体验,体验更多的是跟当地人的互动。出去旅游大不了是换一个地方短暂的进行一段时间的生活,想了解的并不是要看到什么,青春人群的导向是这样的,他想在离开这个目的地的时候,有很多记忆,有很多让人激动的瞬间。
张环:VR旅游行业的最大利好,应该是它缩短了我们在前期营销的时候,我们客人决策的时间。但是是否能代表客人在境外的感受,这是另外一件事了。如果分成两个阶段的话,后者的确对我们业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我们在旅行的过程当中,注意力应该是落在人上,不是落在目的地上。比如说米兰的杜莫大教堂,谁都可以来,但是每个人来的方法不一样。如果我们在广场上看一看,和我自己爬楼梯、气喘吁吁的一直爬到杜莫大教堂的顶端,可能不是VR能够给你带来的。
孙毅博:三位都是讲反VR,里面有大量的语言也是VR的痛点,VR的技术究竟给旅行社带来多少转化率,这是整个旅游业者最关心的问题。如果这个东西这么贵,拍摄起来又这么长时间,无论是全景视频,还是VR的内容,都需要很长的策划周期、制作周期和很高的成本。这个问题已经算VR的语言问题,就是它究竟能不能给旅游业带来改变。我们作为VR从业者,是把这个东西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利器,相当于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我接触到的一部分旅游的客户,无论是地产的也好,还是车企也好,跟旅游沾边的这些客户,他们都有十到二十万左右营销的费用是能够盖住制作的成本。至于它的发行渠道,很有可能是整个营销盘子里将VR当做其中一块蛋糕加在里面去,现在只能做到这样。尽管我是一个VR的从业者,但是VR并不是万能的,所以我很认同三位前辈说的事实。VR未来会不会也变成一个死的技术,我觉得是有可能的,到那个时候,作为我个人来讲,人无我有,人有我精,人精我转了,我去做别的事情去服务旅游业,包括未来整个兰亭都回转性地做短视频,做旅游的短视频营销,这方面几乎是一个空白。有做美食旅游的,有做购物旅游的,但是现在我们要做机密+旅游这样的短视频,最终我们是要共同去维护,能够让旅游更好的变现、更好的转化,这也是我作为商业来讲一个集中的目的。
张环:我是意大利的一个地接社,我知道在境外很多地接社他们的操作人员也是在网络上,在电脑里来预定很多服务。看起来不是VR,仍然也是在看图片,看酒店的图片、景点的图片,就是看一些餐馆的图片来预定服务,所以这一点还是没有接到地气。真正的一个地接社,更不要说国内的组团社了,一个刚上来工作的操作怎么可能全球都懂呢。地接社我是主张一定要走到目的地,你去亲自品尝,甚至亲自住一些酒店,才能真正的说我最后可以为消费者、游客的体验承担责任。
王宇:我觉得你对VR的技术太悲观了,每个技术都有它特别适用的领域,只是我们今天讨论VR跟旅游的结合。刚才也讲到地接房订房就会有很大的感触,起码VR在教育领域有很大的前景。VR对消费者的好处在哪?比如举一个北京的例子,提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,天安门广场有天安门城楼,有故宫,然后有人民大会堂,还有毛主席纪念堂。当你用一个VR技术展示的时候,很直观建立周边景点的逻辑关系,这是VR一个很大的潜力。从旅游来讲,确实能够帮助客户快速的决策,因为当他看一些东西,关键内容要相对好一些,尤其当有一个很好的内容,通过VR技术的辅助和展示,会觉得确实很好,看图片没有感觉,但是看VR一下就会有感觉,可以帮助他快速决策。但是最终说来说去,旅游是一个体验经济,VR技术不能取代旅游,VR技术发展到再先进,哪怕真的身临其境,可能完全是高清的话,但是你感受不到那的风,感受不到那的温度,感受不到周边的人,所以只能辅助,但是不能取代旅游者到当地体验的感觉。
Peter: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,像我们这些都是抵触比较强的,因为怕落后,所以不敢去尝试。我觉得五年之后,你真的会征服一部分旅游市场,然后我给你的建议是什么呢,因为刚刚好坐在台上的三位都是从事欧洲目的地服务的,欧洲是历史最长、跨度最大、国家最多、文化最复杂的目的地,我建议海岛可以试一试,就是纯休闲的,特别复杂的目的地会有一定的难度,所以我鼓励你,加油,什么时候做好了让我看看。
孙毅博:非常感谢三位前辈,这么高质量的论坛真的是头一次参加,能够给两个想法、三个想法出来,真的很受启发。但凡把北极圈极光一个点拍精,都有可能促进消费。
龙竺颖:今天我们这场非常精彩,说是一场辩论,但是大家都是很一致的,作为一个新技术VR,总有它的局限性,但是也有很多非常适用的能够帮助提升目的地营销的场景,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。营销工具跟营销内容是密不可分的,只是帮助扩大和增强营销的手段。在座有两位从丹麦来的嘉宾,不可避免热门是丹麦跟生蚝,也可以分享一下这个案例。
王宇: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,包括VR。为什么我们去年用了VR,也是因为去年VR特别热,现在确实信息太多了,有时候要跟着热点抓住消费者的眼球,结合今天热点是很好的一种方式。从旅游局也好,从使馆的文化处也好,我们的职责是把旅游目的地通过不同的方式、不同的角度展现给广大的消费者,让大家了解这个国家。生蚝这个主题也是众多选题的一个而已,因为中国人喜欢吃,另外快到夏天了,所以就把它发出来了。我们多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反响。既然社会反响这么强烈,后续一系列的市场营销就跟上来了。4月底出了这个话题,5月2日正好丹麦主席访华,然后我们跟穷游网合作推广活动,并且也推出我们旅游形象代言人,在他去丹麦期间也做了吃生蚝的直播,接下来他还会去,因为上次他去丹麦主要是接受代言的称号,下次他还会去,我们就会带他去生蚝的产区实地去捞,去吃,这个就会结合VR技术。当一个很好的技术也好,一个很好的理念也好,出来以后,如果不能充分得到发觉的话,只是一个包装也好,但是要利用它,然后一步一步的开发,最终把这个国家的内容、目的地想要传达的信息能够传递给消费者,就是一个好的方式。
龙竺颖:今天我们听到了非常多的观点,就像张总说了,我们都要抱着开放的心态,去追随热点、利用热点、快速反应。非常感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