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报道

旅游业齐心打造“中国服务”品牌

类别:专题报道|来源:|发布时间:2011-09-27 05:29|评论(0)

旅游业齐心打造“中国服务”品牌

“中国服务”发展论坛在京举行

日前在京举行的“中国服务”发展论坛上,众多旅游业界专家学者提出了“中国服务”这一新命题。大家共同认为,“中国服务”作为未来的国家战略,旅游业是最有可能、最有条件成为“中国服务”战略的核心产业和先导领域。

嘉宾发言摘选

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杜江:

旅行社应率先打造“中国服务”品牌

时至今日,服务的内涵更加丰富,外延不断拓展,其价值也越来越凸显。旅游业应在“中国服务”方面作出贡献,至少应包括品质、品味、品牌三个方面的内涵,也就是质量、特色和形象。在旅游业,“中国服务”的品牌应是高质量、富有人文精神、代表中国形象的服务形态和模式的,并最终成为中国抢占国际旅游市场有利位置的新的“金字招牌”。对于旅行社而言,服务也是一种产品,服务也可以创造价值,根据“木桶原理”,最短的环节决定整体水平。旅行社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,从观念到技术,到质量,到模式集中力量不断优化,最终形成能够代表“中国服务”的品牌。

首旅集团董事长 段强:

注重细节服务 提升产品附加值

“中国服务”包括两方面内涵,一是将价值链从单纯的生产环节向前和向后延伸,提高增值性收益;二是提高品质,扩大规模塑造优良品牌,打造以服务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。旅游业的服务在今后能够具有可持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,旅行社应尝试在研发、设计、物流、销售等诸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。在此有几点建议:针对旅游消费的特点实施定制化;吸收国际模式实施中国化;面向国民开始有序推进;通过示范形成模式全面推广。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,到2015年,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、第四大处境旅游客源国。届时,中国本土的旅游企业与海外企业进行公平竞争,服务品质成为成败的关键。

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:

通过提供满足大多数旅游者的服务打造品牌

旅行社业者如何满足游客的需求成为旅游业的必然挑战,对广大商业界的人士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商机,但是我们的产业界目前还没有做到应有的战略思考和商业准备。旅游服务应当满足的是大多数游客的社会性需求和群体性的需求,而不是满足少数人的需求。服务的供给也是市场化的供给,当我们的旅游者用货币完成消费选择的时候,我们要看到“中国服务”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供需双方自由交易的基础上,我们必须以市场化的手段去满足当代人的经济需求。一个不能在自己的国家,向自己的父老兄弟提供满意服务的产业,要想在全世界的范围里树立国家的品牌只能是奢望。

中国旅游研究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魏小安:

根据自身实力提供服务为主导形成规模

旅行社业者在长期的经营中,应通过积累经验来创造模式。从经验来说,一是选准题目,挖掘资源,创造品牌,锲而不舍。二是量力而行,根据自身优势进行产品设计和各环节服务提供,但是如果超过了企业的力量就需要注意。三是中途转向,很多事情没有足够的经验,中途遇到问题就开始转向,这样就偏离了原先的诉求,很危险。

“中国服务”要建成什么,“中国服务”要建成一个世界环境,让大家到中国来觉得舒服,同时中国人出去觉得好,这样一种环境的交融也是文化的交融,才是我们国家形象的根本的提升,才是我们“中国服务”推动国民生活品质的一个最终的目的。

与会者言论

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:

“中国服务”就是带有显著的中国品牌特征, 向世界提供优质服务,质量和标准化是“中国服务”腾飞的双翼。世界各国都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, 当服务本身也成为规模性产品的时候,标准化就成为发展的关键。差异化也是旅游服务的必然要求。标准化和差异化并不是对立的。创新是旅游业在标准化基础上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关键。应通过标准化途径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,争取早日树立起“中国服务”品牌。

原国资委国有企业监理会主席解思忠:

服务业提出要创建“中国服务”国家品牌,体现了远大的目标和志向,而且是切实可行的。既要打造服务业的软实力,更要形成软实力和硬实力巧妙结合的“妙实力”。在“中国服务”的塑造中,制度是保障,文化是灵魂,素质是基础。只有提高了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的整体素质,服务水平才能提高。

上一篇:春秋一梦 来自一千多年前的守候(柬埔寨) 下一篇:栀子花盛开的天堂 专属于大溪地的梦

相关信息

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

更多>>

旅游航空

更多>>

行业观察

  • AC酒店进驻...

  • JW万豪酒店...

  • 万豪旅享家及...

  • 天津丽思卡尔...

更多>>

目的地

更多>>

展会行事历